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回首来路,尽管乱云飞渡,我们践行‘上海精神’而取得成功。展望未来,世界动荡变革,我们仍须遵循‘上海精神’,脚踏实地砥砺奋进,更好发挥组织功能。”在“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主席强调:“我愿提出全球治理倡议,同各国一道,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携手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彰显了中国作为创始成员国对上海合作组织发展的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视,展现了习近平主席的大国领袖胸怀和风范,必将对上海合作组织未来发展产生重要积极影响,也将为弘扬“上海精神”、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走深走实指明方向。
“上海精神”具有超越时空、历久弥新的持久生命力
人类历史表明,国际社会要维持和平稳定、共同发展繁荣,国家之间必须坚持正确的相处之道,遵循正确的精神引领。上海合作组织深刻总结国际关系实践,创造性提出并践行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上海精神”作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共同倡导的国际关系新理念,超越文明冲突、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等陈旧观念,成为提升上海合作组织凝聚力、影响力、感召力、吸引力的精神纽带。实践表明,“上海精神”是上海合作组织发展壮大的生命力所在,更是上海合作组织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遵循。2013年以来,习近平主席多次对“上海精神”作出深入阐述,以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和中国理念丰富发展“上海精神”的时代内涵,以高远宏阔的全球视野和强烈的使命担当推动上海合作组织行稳致远。
以互信、互利为合作之基。信任是国际关系中最好的黏合剂,互利是国际合作发展的本质特征。国家之间的互信意味着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互不敌视,彼此就各自重大战略行动展开对话和交流,通过接触化解疑虑、增强信任。互利则是互相尊重对方利益和关切,在实现自身利益的同时不损害对方利益和共同利益,使彼此都能从合作中受益。上海合作组织因互信、互利而生,更因互信、互利而发展壮大。正是因为成员国加强高层交往和战略沟通,不断深化相互理解和政治互信,支持彼此为维护安全和发展利益所作的努力,持续扩大利益汇合点,才让各领域互利合作结出累累硕果。随着大国博弈不断加剧,全球信任赤字上升,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上海合作组织更有必要秉持成员国世代友好、永葆和平理念,夯实政治互信、互利合作的基础,为维护地区安全稳定、促进共同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以平等、协商为相处之道。各国应该如何相处,构建什么样的国际关系,是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上的重要课题。平等既是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题中之义,也是国与国之间发展相互关系的重要准则。协商是化解分歧矛盾的有效之策,也应该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方法。上海合作组织是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维护者和践行者,对内坚持各成员国平等相待,倡导大小国家一律平等,遇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对外坚持不干涉他国内政,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分歧和争端,不搞封闭排他的“小圈子”,建设开放包容的“大家庭”,同更多志同道合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伙伴关系。在上海合作组织发展过程中,无论提出、讨论和决定什么问题,每个成员国的声音都得到平等倾听,都坚持在相互理解及尊重每一个成员国意见的基础上寻求共识,没有出现过大国强迫小国、多数强迫少数、一方强迫另一方的情况,为探索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提供了宝贵借鉴和启示。
以尊重多样文明促进和谐包容。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求同存异、开放包容,离不开文明交流、互学互鉴。不同文明应该和谐共生、相得益彰,共同为人类发展提供动力。“上海精神”契合全球文明倡议,坚持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文明是多样的理念,让人类创造的各种文明交相辉映,推动打破阻碍人类交往的精神隔阂。“上海合作组织大家庭”覆盖亚欧非三大洲,朋友遍布天下,这些国家的历史文化和国情各不相同,民族和宗教情况复杂多样,制度体制和发展模式差异很大。正是这种多样性成为上海合作组织的宝贵财富,也孕育着上海合作组织巨大的发展潜力。因此,“上海精神”强调各国尊重多样文明,主张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和谐共处、互学互鉴,倡导文明对话、求同存异,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为各国实现和睦相处、互利共赢、造福人民筑牢文明根基。
以谋求共同发展实现共赢繁荣。发展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共同繁荣是人类共同发展的重要目标。习近平主席指出:“世界繁荣稳定不可能建立在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基础上,各国共同发展才是真发展。”各国应该坚持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理念,创造全人类共同发展的良好条件,共同推动彼此实现发展繁荣,让发展成果惠及世界各国,让人人享有富足安康。“上海精神”倡导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强化发展战略对接,走互利共赢、共同繁荣之路。为促进本地区经济整体发展,中国践行全球发展倡议,加强与上海合作组织其他成员国的发展战略对接,创造更多合作增长点,释放区域发展活力,共同推进成员国现代化进程。
“上海精神”汇聚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磅礴力量
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欢迎宴会上的祝酒辞指出:“上海合作组织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持‘上海精神’,巩固团结互信,深化务实合作,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成为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力量。”上海合作组织始终践行“上海精神”,在安全、经济、人文等领域取得一系列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为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团结互信日益巩固。安全是国家发展的前提,平安是人民幸福的生命线。上海合作组织诞生之时,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三股势力”对周边地区构成严峻的安全威胁,国际社会也面临冷战结束后复杂严峻的安全形势,加强地区团结合作、携手应对安全挑战成为组织发展的重要任务。面对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问题,上海合作组织建立了地区反恐怖机构,在情报交流、联合反恐演习、打击“三股势力”等方面成果显著,维护了地区安全与稳定,为成员国提供了最直接的公共产品,也奠定了成员国间政治信任的基础。可以说,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从加强边境地区军事信任到缔结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从尊重各自发展道路到支持彼此核心利益,从交流治国理政经验到对接各国发展战略,团结互信成为贯穿始终的主线。面对国际风云变幻,上海合作组织牢牢把握时代潮流,始终朝着求团结、增互信、谋发展、促合作的正确方向迈进,积累了弥足珍贵的实践经验,也取得了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
发展成果惠及各方。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大多为邻国,地缘相近、市场互补、资源禀赋突出,构建跨境运输通道便捷有利,投资与贸易规模稳步增长,互利合作展现广阔前景。中吉乌铁路项目正式启动,国际公路运输快速发展,空中丝绸之路畅通连接,地区深度互联互通格局正在形成。近5年来,中国同上海合作组织其他成员国贸易额接连突破3000亿、4000亿、5000亿美元,2024年达到5124亿美元的历史新高。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同上海合作组织其他国家累计贸易额突破2.3万亿美元的目标提前实现。中国已经成为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的第一大投资来源国,也是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借力丝路电商,各国实现“买全球卖全球”,区域经济合作成效凸显。实践充分表明,中国的技术、资金和经验助力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了本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日益密切,大大拓展了区域经济合作空间,在“上海精神”指引下,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完全可以实现协同发展、互利共赢。
人文交流愈加密切。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地处亚欧大陆,历史上丝绸之路贯通域内,既有共同历史记忆,也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以来,各国人民心意相通、互学互鉴,人文交流之路越走越宽,长远发展的民意基础更加巩固。在文明互鉴过程中,上海合作组织秉持“上海精神”,充分尊重成员国的文明多样性,在求同存异中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搭建起各国人民相知相亲的桥梁,开创了一条文明共存共荣的新路。在机制层面,上海合作组织已形成涵盖不同层次、较为完善的交流机制,既有元首峰会、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等为成员国合作确定方向,也有部长级会议等机制制定和落实行动计划,推动成员国在教育、文化、旅游、科技、救灾、防治传染病等领域合作越走越深,上海合作组织大学、鲁班工坊、青年发展论坛等品牌项目越办越红火。在“上海精神”激励下,这些务实行动不断赋能上海合作组织大家庭建设,促进成员国人民“心联通”,为本地区及世界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
热点新闻